报告题目:the charge-vibration interaction in assembled molecular junction
报告人:于 曦 研究员
报告时间:2017年6月27日(周二)15:30
报告地点:西校区理学楼404会议室
欢迎全校师生参加!
报告人简介:
于曦本科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硕士学习期间开始从事分子自组装体系的研究。2006年至2012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关注金纳米粒子的配体化学及其自组装。期间加入美国能源部所设新能源研究中心,开始从事有序组装体系中的能量和电荷转移的研究。2012年加入以色列weizmann研究所,开始专注于分子电子学以及电荷转移与分子振动相互作用的研究。
2016年8月加入天津大学化学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自组装分子电子学及电子-分子振动相互作用。
报告内容简介:
分子电子学研究利用分子本征特性构筑电学器件,如晶体管、整流器、分子开关等。它直接将分子自身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器件电学特性联系起来,是一门跨越化学,物理,电子,材料学的交叉学科。有机分子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振动,导致分子构型构象的改变,深刻的影响着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分子电子器件中,分子的振动也会与电荷传递产生相互作用,使得器件的电学性质显示出分子振动的特性,为分子电子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维度。
我们利用电荷传递与分子振动相互作用导致的共振和非共振的非弹性隧穿效应探索了天青蛋白份子结中的电荷传输路径与机理,首次提供了天青蛋白电荷传递路径和铜离子活性中心参与电荷隧穿传输的原位实验证据。另一方面,我们发展了一种新方法,利用频率解析超快红外激光,选择性的激发不同的分子振动模式,以此来调控有机分子器件中的电荷传递。
reference:
1. galperin, m.; ratner, m.; nitzan, a.molecular transport junctions: vibrational effects. j phys condens matter 2007,19, 103201.
2. galperin, m.; ratner, m.; nitzan, a.; troisi,a. nuclear coupling and polarization in molecular transport junctions: beyondtunneling to function. science 2008, 319, 1056–1060.
3. yu, x.; lovrincic, r.; sepunaru, l.; li, w.;vilan, a.; pecht, i.; sheves, m.; cahen, d. insights into solid-state electrontransport through proteins from inelastic tunneling spectroscopy: the case ofazurin. acs nano 2015, 9, 9955–9963.
4. fereiro, j. a.; yu x.*; rodriguez, j. c. c.;pecht, i.; sheves, m.; cahen, d.*; resonance tunneling and resonance inelastictunneling charge transport in azurin junction, in prepration.
5. bakulin, a. a. #; lovrincic, r. #; yu, x. #;selig, o.; bakker, h. j.; rezus, y. l.; nayak, p. k.; fonari, a.; coropceanu,v.; brédas, j.-l. l.; et al. mode-selective vibrational modulation of chargetransport i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nat commun 2015, 6, 7880.
联系人:田广军 15230356659
理学院
2017年6月23日